2018-04-12 00:00:00 來源: 點擊:3665 喜歡:0
正在舉行的博鰲論壇上,釋放出強烈的政策信號,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狠抓政策落地。一時間,金融開放路線圖、時間表齊全了,中國高層“喊話”已久的金融業對外開放,終于迎來了實實在在的大禮包,各個舉措都是實打實的政策紅利。
易綱宣布的金融業對外開放的核心內容,可以用“三個原則、十二大舉措、兩個時間點”來概括,具體來說:
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會遵循三大原則
一是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原則;
二是金融業對外開放將與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相互配合,共同推進;
三是在開放的同時,要重視防范金融風險,要使金融監管能力與金融開放度相匹配。
十二大舉措和兩個時間點分為兩部分
一是在未來幾個月,將落實以下六大開放舉措,“預計到6月30日這些措施將大部分開始落實”:
1.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內外資一視同仁;允許外國銀行在我國境內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
2.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三年后不再設限;
3.不再要求合資證券公司境內股東至少有一家是證券公司;
4.為進一步完善內地與香港兩地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從5月1日起把互聯互通每日額度擴大四倍,即滬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額度從130億調整為520億元人民幣,港股通每日額度從105億調整為420億元人民幣;
5.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和保險公估業務。
6.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范圍,與中資機構一致。
二是在今年年底前,將推出以下六大開放政策:
1.鼓勵在信托、金融租賃、汽車金融、貨幣經紀、消費金融等銀行業金融領域引入外資;
2.對商業銀行新發起設立的金融資產投資公司和理財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不設上限;
3.大幅度擴大外資銀行業務范圍;
4.不再對合資證券公司業務范圍單獨設限,內外資一致。
5.全面取消外資保險公司設立前需開設2年代表處要求。
6.目前滬倫通準備工作進展順利,中英雙方爭取于2018年內開通“滬倫通”。
易綱剛剛又做14個熱點問題解答
重點一:外資行在華設立分行或子行,不再是二選一
上述金融業對外開放政策意味著,中國的銀行、保險、證券等各個金融領域和業務將迎來對外資機構限制的全面松綁。
特別是在銀行業方面,此前的政策對于外資行在華設立機構的形式和準入門檻、以及在華可開展的業務限制較多,未來從機構設立到許可業務等多方面將逐漸放松要求。
其中,易綱今日就針對外資機構進入中國銀行業宣布了兩方面的開放舉措:
一是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這一項政策早在去年中國官方就已正式宣布,此前的舊政策是,單個金融機構向中資金融機構投資入股比例不得超過20%,多個境外金融機構對非上市中資金融機構投資入股比例合計不得超過25%,戰略投資者需持股3年以上。
二是允許外國銀行在我國境內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此前的政策是外國銀行在我國只能設立其中一種形式。所謂子行,通俗講,就是境外的外資銀行在華本地注冊一個新的法人銀行,例如摩根大通(中國)有限公司、法興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等,而分行則是國外的外資銀行母行直接在中國境內設立分行。
此前監管的政策導向是鼓勵外資行在華設立子行,上海一外資行人士對券商中國表示,大多數外資行都是在華設立子行,或者此前是分行的也改制成分行,但子行比分行對注冊資本金等準入門檻的要求更高,相應的,子行可從事的業務領域也比分行要多,例如,對外資行來說掣肘最大的一項人民幣零售業務,分行就不允許做。
除了外資行在華設立銀行形式放寬外,市場普遍認為,外資行在華從事人民幣業務等業務限制有望在未來進一步放寬。上述外資行人士表示,即便目前是子行形式,要開展各項業務也要逐個報監管審批,“我們到現在就還沒獲得從事人民幣零售業務的許可”,希望未來這些要求會進一步放松。
重點二:除了宣布開放政策,易綱還談了什么
易綱今日在博鰲論壇上除了對外宣布金融業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外,也就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影響等外界關心的熱點話題做了詳細回應。
談金融業開放對中國的影響:“外資機構是否是強有力競爭者,要看其自身”
盡管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呼聲很高,但仍有聲音擔心,外資機構的進入,會對中國金融市場造成不良影響,加劇國內市場的波動性,以及帶來金融風險的傳遞和擴散。
對此,易綱認為,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中國將平等地對待國內資本和外國資本。外資機構是否是強有力的競爭者,要看這些機構本身的公司金融、治理結構等情況。目前中國提高了持股比例限制,其實是為很多細分領域的開放提供了機會。雖然每個細分領域還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但現在的原則是清楚的,就是在目前審慎監管體系下,對中外資一視同仁。在幾年之后,相信中國市場會更具競爭力,金融業的服務能力會進一步提高。我們的監管環境也會更好,金融安全程度也會加強。
重點三:談資本項目改革開放:資本項目可兌換要穩妥推進
易綱強調,金融業對外開放將與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相互配合,共同推進。
在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和人民幣國家化方面,他表示,中國改革的步驟是穩妥的,還是要控制風險,使得步驟平穩。人民幣國際化是個水到渠成、市場驅動的過程,要使得人民幣和美元、日元、歐元等其他貨幣的競爭是平等的,讓企業可自由選擇用哪個貨幣。
重點四:談金融監管:基本框架還是分業監管
關于監管,易綱說,目前的方向是一定要加強監管,但基本框架還是分業監管,各監管機構職責是清晰的。但從過去這些年的經驗來看,要特別關注跨市場、跨產品、跨機構的風險傳染。比如大資管指導意見,目的就是要讓銀行、證券及保險的資產管理業務都要在同一個規則下競爭,盡量減少監管套利。
重點五:談中美貿易戰:美國跨國公司在華的利潤不能忽略
易綱稱,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中美之間的貿易失衡問題是比較復雜的。
首先,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中國處于亞洲產業鏈的末端,會從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省等進口部件,加工完成后對美出口成品。中國對美的順差其實反映的是整個東亞產業鏈對美的順差,所以還是應從多邊視角來看待貿易平衡問題。
其次,這是一個宏觀問題。如果看國民賬戶恒等式,等式的左邊是經常賬戶,等式右邊是政府赤字、投資和私人儲蓄,現在美國財政赤字在擴大,財政赤字越大,經常賬戶逆差也會越大。美國的投資在增加、儲蓄率在下降,經常賬戶逆差也都會擴大。根據這個恒等式,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是比較難解決的。
第三,如果我們看貿易,不能只看貨物貿易,還得看服務貿易。美國在服務貿易有比較優勢,中國對美服務貿易逆差增長很快,過去十幾年年均增速接近20%,去年這個逆差超過380億美元。金融業進一步開放之后,美國還可以更好地利用比較優勢,所以商品和服務貿易加在一起,兩國的貿易關系是更平衡的。
此外,易綱還特別指出了美國的跨國公司。“他們在中國賣了很多產品,利潤也很高,但都是通過這些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商業存在進行的。當我們看中美貿易失衡的時候,并沒有把這些包含進去。如果我們把這個考慮進去,可能能看得更全面”。
對于有記者提問“中國是否會用貨幣政策的手段應對中美貿易”的問題,易綱稱,中國的貨幣政策主要是依據國內經濟綜合考量,貨幣政策以及外匯市場現在運行的很好,央行在過去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沒有進行過外匯干預。目前貨幣政策格局和利差格局總體上都是穩定的,盡管主要經濟體央行資產負債表開始收縮,但中國已完全做好準備,中美利差也處于舒適區間。
重點六: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跨境資本流動波動?
易綱認為目前跨境資本流動平穩。當進一步推動金融業開放時,會考慮資本流動這個問題,“我們希望資本流動平穩,其有利于全球配置資源。從外國投資者角度看,隨著中國股票和債券納入MSCI和彭博指數,外國機構投資者需要配置此類資產,因而需要投資中國股市、債市。與此同時,中國投資者也需要在全球配置資產。”目前,中國投資者的全球資產配置比例偏低。隨著中國開放度進一步擴大,中國百姓和機構可以更大程度地在全球配置資產。鑒于國內和國外投資者都有需求,跨境資本流動可以平穩高效。
重點七:互聯互通日額擴大的監管考量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認為,滬深港通自推出以來,整體運行平穩有序,每日額度安排在保障市場穩定運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完善內地與香港兩地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穩步擴大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兩地證監會同意擴大互聯互通每日額度,將滬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額度分別調整為520億元人民幣,滬港通下的港股通及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每日額度分別調整為420億元人民幣。這一擴大開放舉措,有助于境外長期機構投資者參與A股市場,維護市場安全平穩運行。
目前,港股通的每日額度是105億人民幣,滬股通、深股通的每日額度是130億人民幣。即是指內地投資者可經上海、深圳買賣105億元(人民幣.下同)額度的港股;反之,香港及國際投資者則可每日買賣最多130億元的A股。互聯互通的總額度限制已經于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開通時取消。
據滬、深交易所業務實施辦法解釋,設置每日額度,是為防范資金每日大進大出的跨境流動風險。2016年8月,在深港通宣布開通的新聞發布會上,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稱,保留每日交易額度限制,是為了在市場萬一出現預期外的大規模資金流動時,每日限額可起到“剎車”、“減速”的作用,穩定市場。
當日額度余額的計算公式為:當日額度余額=每日額度-買入申報金額+賣出成交金額+被撤銷和被拒絕接受的買入申報金額+買入成交價低于申報價的差額。在額度統計口徑上,以投資者在交易環節發生的如申報、成交金額等作為計算依據進行額度控制。
高莉表示,下一步兩地監管部門將繼續加強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和監管協作,加快落實看穿式交易監管安排,切實保障互聯互通機制平穩運行,促進兩地市場共同繁榮發展。
重點八:年內開通滬倫通準備工作情況如何?
根據證監會介紹,滬倫通是深化中英金融合作,擴大我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和向世界表明我堅定不移擴大開放信心的一項重要舉措。為落實2015年10月習近平主席訪問英國成果,以及2018年2月,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分別會見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時的指示精神,證監會積極推進“滬倫通”準備工作。證監會將與英方共同努力,爭取2018年內開通。
高莉表示,證監會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地推進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打造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新格局。
易綱行長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分論壇“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問答實錄
問題:中國怎樣看待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正常化?
答:中國目前實行的是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并沒有實行量化寬松政策及零利率政策。關于主要經濟體央行資產負債表收縮問題,我們在很早前就已經預期到了這種變化,所以已經完全準備好了。目前,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約為3.7%,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約為2.8%,中美利差處于比較舒服的區間。包括貨幣市場的隔夜利率和七天利率,中美利差也在舒適的范圍內。簡短地說,面對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正常化,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
問題:中國目前是否有上調基準利率的考慮?
答:中國正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目前中國仍存在一些利率”雙軌制”,一是在存貸款方面仍有基準利率,二是貨幣市場利率是完全由市場決定的。目前我們已放開了存貸款利率的限制,也就是說商業銀行存貸款利率可根據基準利率上浮和下浮,根據商業銀行自身情況來決定真正的存貸款利率。其實我們的最佳策略是讓這兩個軌道的利率逐漸統一,這就是我們要做的市場改革。
問題:金融業開放之后,外資機構是否會對國內機構產生沖擊,未來幾年內,國內金融市場是否會有巨大的改變?
答: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我們歡迎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投資和運作,我們將平等地對待國內資本和外國資本。外資機構是否是強有力的競爭者,要看這些機構本身的公司金融、治理結構等情況。目前我們提高了持股比例限制,其實是為很多細分領域的開放提供了機會。雖然每個細分領域還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但現在我們的原則是清楚的,就是在目前審慎監管體系下,對中外資一視同仁。在幾年之后,我相信中國市場會更具競爭力,金融業的服務能力會進一步提高,會在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里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我們的監管環境也會更好,金融安全程度也會加強。
問題:中國的債務占GDP比重增長的非常快,您對這個問題有什么看法?
答:中國目前的確存在杠桿率高、債務水平高的問題。從審慎的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的角度出發,我們認為,首要的任務是要保持債務水平的穩定,第二個任務是讓債務結構更加優化,平衡好政府債務、企業債務及個人債務。第三個任務是讓總杠桿率更加合理。通過以上做法,來實現一個漂亮的去杠桿。
問題:您如何看待中美貿易摩擦?
答: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中美之間的貿易失衡問題是比較復雜的。我有以下幾個觀察。首先,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中國處于亞洲產業鏈的末端,會從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省等進口部件,加工完成后對美出口成品。中國對美的順差其實反映的是整個東亞產業鏈對美的順差,所以還是應從多邊視角來看待貿易平衡問題。其次,這是一個宏觀問題。如果看國民賬戶恒等式,等式的左邊是經常賬戶,等式右邊是政府赤字、投資和私人儲蓄,現在美國財政赤字在擴大,財政赤字越大,經常賬戶逆差也會越大。美國的投資在增加、儲蓄率在下降,經常賬戶逆差也都會擴大。根據這個恒等式,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是比較難解決的。第三,如果我們看貿易,不能只看貨物貿易,還得看服務貿易。美國在服務貿易有比較優勢,中國對美服務貿易逆差增長很快,過去十幾年年均增速接近20%,去年這個逆差超過380億美元。金融業進一步開放之后,美國還可以更好地利用比較優勢,所以商品和服務貿易加在一起,兩國的貿易關系是更平衡的。最后一點我想說,我們需要看一下美國的跨國公司。他們在中國賣了很多產品,利潤也很高,但都是通過這些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商業存在進行的。當我們看中美貿易失衡的時候,并沒有把這些包含進去。如果我們把這個考慮進去,可能能看得更全面。總結一下,我們需要認真分析,認識到這是個結構性問題,并且是個長期的問題,所以要更理性的解決。
問題:中國是否會使用貨幣政策的手段來應對中美貿易問題?
答:中國的貨幣政策主要是依據國內經濟綜合考量,是服務實體經濟的。我們的貨幣政策以及外匯市場現在運行的很好。目前外匯市場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人民銀行在過去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沒有進行過外匯干預。并且目前的外匯市場可以很好地服務個人和企業,也可以讓中國及外國公司方便地進行貿易和投資。我認為未來外匯市場也會運行的更好。
問題:貨幣政策正常化及金融業開放會對中國實體經濟帶來什么益處?中國的銀行業怎么提升自己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答:貨幣政策的正常化和金融業開放對實體經濟肯定是有好處的。我們所有的措施設計的目的都是為了讓金融業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這些政策都有利于中國銀行業提升在國內的競爭力,也有利于中國銀行業走出去之后的國際競爭力。
問題:去年九月份人民銀行對虛擬貨幣加強監管,禁止一切ICO和虛擬貨幣交易所。請問今年人民銀行是否會出臺新的措施,以及人民銀行如何看待區塊鏈?
答:我們確實認為,虛擬貨幣對實體經濟的服務比較少,并且其中有一些投機行為,甚至還有一些洗錢行為,所以人民銀行對虛擬貨幣一直比較謹慎。但實際上,在目前全球對數字貨幣(digital currency)的研究中,中國是走在前列的。中國正對數字貨幣,區塊鏈技術以及金融科技進行研究,來探討如何以最好的形式服務實體經濟,并且要安全發展這些技術,來避免可能的負面影響。整體來說,我們對虛擬貨幣的監管是非常嚴格的,同時我們也在研究如何發揮數字貨幣的正能量,讓其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
問題:中國是否會受到“流動性陷阱”的影響?
答:簡單來說,目前中國離“流動性陷阱”還比較遠。不過,“流動性陷阱”這種極端的情形可以為制定貨幣政策提供一個有益的考慮。
問題:中國在資本項目可兌換方面有沒有新的措施?下一步如何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金融業進一步開放之后,監管模式會如何變化,會走向“混業監管”模式嗎?
答:我們一直在穩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與過去相比,不管是外商直接投資(FDI)、對外直接投資(ODI),還是在金融市場方面,如何讓外資進入股市及債市,如何將中國股指納入全世界主要指數,這些工作我們一直都在做。包括剛才宣布的提高滬股通、深股通及港股通的每日額度,實際上都是在有序實現資本項目可兌換,使大家在資本項目下越來越方便。同時,我們改革的步驟是穩妥的,還是要控制風險,使得步驟平穩。人民幣國際化是個水到渠成、市場驅動的過程。如果企業和金融機構有這種需求,人民幣國際化可以節約交易成本、對沖貨幣錯配的風險,我們都樂見其成。但是主要還是靠市場驅動,我們要使得人民幣和美元、日元、歐元等其他貨幣的競爭是平等的,讓企業可自由選擇用哪個貨幣。關于監管,目前我們的方向是一定要加強監管,但基本框架還是分業監管,各監管機構職責是清晰的。但從過去這些年的經驗來看,我們要特別關注跨市場、跨產品、跨機構的風險傳染。比如我們的大資管指導意見,目的就是要讓銀行、證券及保險的資產管理業務都要在同一個規則下競爭,盡量減少監管套利。
問題:成立網聯的監管意義是什么?
答:成立網聯主要是從支付系統的公平競爭和安全的角度考慮的。中國的第三方支付,包括手機支付及移動支付,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全世界都在說中國的手機支付非常方便。但在這個發展過程中確實發現了一些風險,如何在有效防范風險的同時鼓勵競爭、鼓勵創新,這是一個挺難解的題目,我們要做好平衡。我們的制度設計就是往這個方向努力的。
問題:我們注意到央行現在更多通過公開市場操作來調節市場流動性,利率調整似乎更具象征性,這是否意味著是從利率雙軌制逐步向市場化利率的調整?目前,美國加息預期強烈,中國是否會跟進?去年房貸利率的上調是否是變相加息?下一步房貸利率是否會繼續上升?
答:關于利率,我剛才說了,其實中國的貨幣政策一直是很穩健的。大家看我們的隔夜利率、七天利率、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在很多發達國家實行零利率時,我們這幾個利率依然很穩健。既然我們有穩健的基礎,當其他國家開啟貨幣政策正常化時,我們依然會保持穩健。比如美國目前已加息了6次,但人民幣的收益率曲線還是一直比美元收益率曲線高80-100個基點,保持了穩定的利差。我們認為,目前貨幣政策格局和利差格局總體上都是穩定的,有利于中國經濟發展。觀察政策是否穩定,是否是好政策,一是看對實體經濟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看我們的融資情況怎么樣、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怎么樣。二是看預期,就是大家怎么看待未來的事。就這兩個方面考慮分析,我們都處于比較適度的區間。
問題:中國進一步推動金融業開放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跨境資本流動波動,如何管理此方面波動?
答:目前跨境資本流動平穩。當我們進一步推動金融業開放時,我們會考慮資本流動這個問題,我們希望資本流動平穩,其有利于全球配置資源。從外國投資者角度看,隨著中國股票和債券納入MSCI和彭博指數,外國機構投資者需要配置此類資產,因而需要投資中國股市、債市。與此同時,中國投資者也需要在全球配置資產。目前,中國投資者的全球資產配置比例偏低。隨著中國開放度進一步擴大,中國百姓和機構可以更大程度地在全球配置資產。鑒于國內和國外投資者都有需求,跨境資本流動可以平穩高效。
問題:您剛才宣布的金融業開放的措施,是否是中國的“大爆炸(big bang)改革”?
答:中國的哲學講究“逐步”和“漸進”。我們在推動各項政策時都是非常謹慎的。我剛才說,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要遵循三個原則,一是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二是金融業對外開放要與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進程相互配合,共同推進;三是在開放的同時,要重視防范金融風險,要使金融監管能力與金融開放度相匹配。因此,這些措施是我們經過慎重考慮后,在評估各項條件已經成熟、監管已到位、數據已到位后,才往前推進的,不能把它形容為大爆炸式的改革。